欢迎来到抖树网络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一般法和特别法(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与“小循环”)

2024.06.02 来源: 浏览: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 作者 贺雪峰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脱离中国实践,必须回应实践中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复杂、独特、艰巨,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应当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运用既有理论与方法来解释实践,形成对实践的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并丰富和发展理论,从而形成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社会科学,这样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进路,可以称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不同于以对话式研究为代表的小循环。

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小循环不同,社会科学研究大循环的目标首先是理解中国实践并服务于中国实践

社会科学研究的小循环,是指从既有理论中提出问题,通过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对话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建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不仅从西方翻译了大量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引进了丰富的理论与方法资源,而且从西方引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或研究的对话对象。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社会科学界兴起的学术规范化运动,社会科学研究“全面”与西方接轨,在研究和写作方式及问题意识来源上都部分地出现了国际化压倒本土化、国际期刊压倒国内期刊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以规范化为显著特征的对话式研究,可能使得真正回答中国实践中问题的研究反而边缘化。规范化的对话式研究有需要也有必要,但可能看起来精致,实则是缺少实践生命力的平庸研究,这种对话式研究进行精致的包装,但可能既无法回应中国现实问题,又无法形成理论本身的成长。在对话式研究中,中国社会科学自外于中国实践,中国实践成为检验西方理论的经验碎片,最终可能使得中国社会科学变成跟随式的社会科学研究。

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小循环不同,社会科学研究大循环的目标首先是理解中国实践并服务于中国实践,因此要从实践中提问题。从实践中提问题,既离不开有问题提出能力的学者,又离不开正确提出问题的方法。区域比较方法正好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区域训练可以形成有经验质感的学者,这是以大循环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只有正确地从经验中提出问题,才能将经验纳入到有效的学术研究之中。当今学者的学术训练,比较注重理论与方法训练,却可能缺少真正的经验训练,尤其缺少通过区域比较形成经验质感的训练。通过区域比较训练,研究者能够较快地获得经验质感,形成对具体问题的经验感知,并在多点调研中形成对经验的总体把握,进而形成对特定问题的深刻认识。通过这种学术训练方法培养出大量具备经验质感的优秀青年学者,就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储备足够多的科研有生力量。

其次,区域方法可以对具体经验进行识别,从而为作为大循环起点的具体经验提供认知条件。社会科学研究的小循环很容易出现对具体经验的全局化,将某些丰富的具体经验当成经验的全部甚至是经验抽象之后的综合,并将其过早地理论化。区域方法可以对每一个具体经验进行定位,保证具体经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确保具体经验在区域范围内的深刻性,防止具体经验的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区域方法为高质量的大循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起点和问题意识来源。区域比较方法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区域比较可以防止社会科学大循环在经验研究的开始阶段即发生偏离,而将分析紧贴经验,充分展现出经验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为后续理论解释提供经验条件。

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与“小循环”

区域方法可以打破小循环的局限性,防止从具体经验简单粗暴地直接上升到一般理论,杜绝简单的学术生产机制

与很多自上而下地看问题的研究方法不同,区域方法特别重视自下而上地看问题。每个具体经验都是特殊的,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期特殊经验的比较,构成了超出个案的厚重经验,为一般性的理论思考和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地提供了广阔的解释空间。区域方法可以打破小循环的局限性,防止从具体经验简单粗暴地直接上升到一般理论。区域方法在理解具体经验时,关心的是经验的内在机制,追问的是经验的内在逻辑,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碎片化利用经验的小循环研究,杜绝简单的学术生产机制。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两类不同的典型经验:一是个案经验或地方经验,二是全国统计数据。地方经验的加总不等于全国经验。同时,全国统计数据有可能会掩盖不同地区内在机制的差异。通过对经验长期的研究,形成对经验区域发生机制的理解,就为认识中国提供了桥梁。或者说,以区域比较为基础来认识中国,是建立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不可少的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实践呼唤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高潮的到来。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社会科学研究“经验—理论—经验”的大循环,从经验中提出问题、吸取营养、茁壮成长,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回馈理论、发展理论。这个过程既是培养高水平社会科学学者的方法,又是形成理解中国经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理论的不二选择。

立足经验认识中国,应超越“具体经验”并形成“总体经验”,在这个过程需要搭建“区域”这一“结构”作为桥梁。作为方法的区域,不仅仅在经验领域呈现出丰富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中国经验的重要乃至关键性结构。村庄社会结构、农民心理与行为模式、制度政策项目下乡方式等不仅存在南中北的区域差异、文化的区域差异,伴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东中西的区域差异也日益显现。对区域结构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致力于理解与阐释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通过区域比较展开学术训练,在经验与实践的“沃土”中生长出自己的学术议题,再分门别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突破“从理论到经验”的小循环,并有望建构中国本土的社会理论与现代化理论。

通过区域来训练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经验质感,以及通过区域比较来认识中国实践,都是区域研究极为重要的功能。将区域作为方法有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通过区域比较研究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中国经验的整体把握能力,抓住问题的要害、做出一流的研究;第二,通过区域比较研究来认识中国,避免理论研究和政策执行时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目前,我们正通过东中西区域比较,意图澄清当前政策的可能误区乃至学术研究的误区,可以算是区域比较作为方法的一个尝试。区域比较方法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全领域,需要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走出封闭而精致的小循环研究,加入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中来。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