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抖树网络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通州区教师研修网(以“全域教研”构建教学研究共同体)

2024.06.02 来源: 浏览: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点,教研是基础教育的支点。为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深化课程改革、支持学习方式变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支撑作用,围绕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创新教研工作思路、优化教研工作模式、打造高素质教研员队伍等方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探索以“全域教研”机制为代表的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专业高效、支撑有力的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教研体系,以教学研究共同体建设为支撑,助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厘清新时代教研工作机遇与挑战,推动首都教研工作转型定位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须明确转型与变革方向,厘清创新发展思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分析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夯实教育强国基点,基础教育教研应凸显新优势;用“减量”发展新范式,锻造基础教育教研新模式;创新基础素养培养方法,激活基础教育教研新动能;教育数字化赋能,开创基础教育教研新赛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提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转型与变革的重点,即在价值取向上,从关注“育分”转向全面“育人”;在基本功能上,进一步强化“服务”与“引领”意识;在重点内容上,从关注“研教”转向关注“研学”和教育整体;在研究范式上,从基于“经验”转向更多基于“证据”;在组织形态上,从凸显个人转向更加依靠团队;在教研方式上,从单一教研转向联合教研,从实体教研转向实网联合教研,从即时教研转向主题(项目)教研,同时建立区域联动教研机制、立体化协作机制、个性化服务机制,推进教研向“共建、共研、共享”转化。

探索“全域教研”新模式,构建教学研究共同体

“全域教研”是北京市提出的标志性教研工作模式,旨在围绕新时代首都教育改革重点工作开展全领域教学研究,助力全市域(各区)教研质量提升,并为教研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联结提供抓手,完善常态教学巡检和督导评价的市、区、校三级协同教研工作。“全域教研”积极探索学区化、集团化、基地式教研新模式,推动市、区教研重心下移,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聚焦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作业设计等重点、难点问题,支持区域、学校积极探索并有效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全域协同联动,强化对区级教研机构的业务引领与指导,加强对中小学课堂诊断与指导。“全域教研”以汇报展示、调研访谈、课堂观察、同课异构、评课议课、示范教研、主题培训等方式,在全市提炼并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推动关键问题的研究,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教学研究共同体是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发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整体规划、管理指导和专业引领作用,以市、区、校三级教研机构为主体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打造学科工作室、区域教研基地、学区工作站、学校工作坊四个层面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市区校共同体、区域间共同体、区校共同体、学校间共同体、集团间共同体;采用一个大平台及多个分类平台共同搭建的形式推进各类共同体的建设;通过政策保障、人力协同、经费支持保障各类共同体的建设。在市区校教研共同体组织层面,市教研中心统筹设计教研领域主题,中心分管主任具体牵头领域落实,相关教研室协同开展主题化教研。各区教研中心根据区域选择项目,开展主题教研。基地学校依据选择的项目,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全域教研”依托市、区、校三级教研构成“教学研究共同体”,强化统筹、打通壁垒,让先进课改理念、优质教研资源要素畅通流动,推进构建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关系,促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域教研”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市、区、校三级教研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教研工作新格局。

开展“全域教研”主题研究设计,形成课改研究重点领域

“全域教研”主题研究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既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又要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点关注学科综合育人研究、教师教学基本功、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发展指导、教师数字素养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从2024年起,每年初从课程改革重点、市级教育工作焦点和教研工作难点出发确定“全域教研”主题。“全域教研”以全学科育人深化素养导向、以实践育人强化学科实践、以综合育人推进学科综合学习、以评价育人深化教学评一体化、以教材育人促进新教材研究及指导落地,回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热点问题,形成6个领域、18个主题并作为新时代首都教研工作的抓手;由各区教研机构结合本区实践特点和需要选择2—3个主题,区教研机构可在同一主题下协同本区中小学上报。

领域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包括主题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化落实的学科教学研究”(同课异构、精品示范课例等), 主题2“学段内教学方案设计研究”(学年、学期、单元、课程整体设计),主题3“教材育人导向下新教材有效实施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4“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领域二:评价育人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包括主题5“评价育人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包括考试、考核、考查科目及实验教学等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主题6“精准评价指导下高质量教学研究”,主题7“教学评价中的精品化作业研究”(包括诊断作业、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命题能力提升等)。

领域三: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导向下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研究。包括主题8“全学科育人的教学研究”,主题9“学科结构综合化背景下学科综合育人研究”(语文、道德与法治、艺术等),主题10“实践育人导向下学科实践、跨学科(领域、学段)主题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

领域四:五育并举导向下科学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教学研究。包括主题11“五育并举的学校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主题12“学科教学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领域五:数字化赋能的教研模式创新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包括主题13“数字化赋能的数智教研与课堂育人实践研究”,主题14“课堂教与学行为智能化分析与学科教学改进研究”,主题15“教师数字素养与数字化教学基本功研究”。

领域六:育人导向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包括主题16“课堂教学核心要素的研究”(含形式、功能、原因、变化、联系、观点、责任、反思等,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应用等),主题17“基于教师素养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基本功研究”(素养功、课程功、教学功、评价功、学生功、数字功),主题18“新时代教研模式研究”(学区化教研、集团化教研、基地式教研等)。

提升“全域教研”活动效果,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全域教研”工作的设计及推进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各区研修机构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域教研”各领域、各主题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全市、各区教研机构及学校研究共同体建设,2024年4月18日,北京市开展了“聚焦主题研究,推动全域发展”为主题的“教研共同体”——通州“全域教研”首场活动。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关注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导向的教学方式,展示了通州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梳理了通州区教研侧重的领域及主题的实践思考方向,包括对素养一体化、新教材、跨学科和集团化等方面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主会场、分会场呈现部分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聚焦教学质量,市区校联合视导的教研员和教师深入课堂,近距离、多维度了解通州区学校课堂教学、教学常规和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情况,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实情况及核心素养培养问题等。通州区31所中小学集中展示了15个学科的158节课,168位市、区级教研员走进课堂参与指导。教研员认真细致地观察、记录课堂教学细节,用专业视角精准把脉,从教材到课堂、从设计到展示、从教态到学风等不同维度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反馈。

例如,市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初中音乐教研员和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中学音乐研修员走进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和潞河中学进行市、区、校联合视导,听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彝族舞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3节课。教研员在充分肯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指出在新课标背景、大单元情境备课前提下,教师应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强调应从文化育人、高效活动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资源和手段丰富等角度进行深入备课;强调应落实浸入式教学,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美育艺术课堂。

又如,市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室教研员和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教师走进甘棠中学开展综合视导工作。梁烜老师从学生引导到教材运用、从课堂教学到课堂管理、从目标落实到创新教法等方面向授课教师反馈评课意见,既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也提出了建设性、创新性意见和建议。视导反馈中,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教师对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方向给出了明确指导,涉及从学校的整体规划到综合实践课程管理再到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梳理等方面。

总之,首都教研以主题(领域)研究为抓手,促进了教研内容和教研任务的联结;以教研共同体建设为平台,形成了分层分类和结构性输出的路径;以全领域研究和全市域覆盖为范围实现了以高质量教研促高质量教育的目标。教研工作从分级教研转向集团化、基层化、共同体化教研,将更好地实现主体转型。首都教研通过构建教学研究、教育研究、课程改革的新载体,打开教研工作新局面,形成了支持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22日第14版

作者:赵树新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