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抖树网络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temi(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2024.06.02 来源: 浏览: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征程,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近年来,东莞职业教育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就在今年,东莞率先在全省启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选取10所公办中职学校开设“现场工程师专班”,围绕着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5月29日,东莞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将启动,今年活动主题“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致力培养莞邑现场工程师”。南方+特别推出“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栏目,以深调研的方式走进东莞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10所公办中职,谈育人新路径,聊改革新举措,供业内借鉴和交流。期盼携手更多有识之士,共同为大湾区打造先进制造新高地,给予人才和技能赋能。

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作为新质生产力,正站在当下数字化转型的风口之上。

作为东莞头部中职学校,东莞理工学校(下称“理工”)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对新技术人才需求,早在2015年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2018年开设大数据专业。在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专业上做好布局,包括信息工程、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和汽车交通等领域。

按照学校今年招生方案,学校计划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封测两个方向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以中高企联合、工学结合、学徒制模式,分别联合华为、紫光集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培养方案,推动现场工程师培养。

理工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既是对现有存量专业设计的垂直优化,包括教学改革、课程衔接、校企合作、师资队伍、评价方式等,同时又在专业与行业交叉上,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上,迈出了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变革创新的铿锵步伐,不断探索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专业设定

瞄准新兴产业方向

基于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方案,理工这次与常规职业教育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学校党委书记巫云说,该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中高院校锚定同一龙头企业开展联动、接续培养;过程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工学交替,以真实案例或真实环境进行问题导向、项目驱动式培养;结果采取双考核制,即学校考核与企业认证等相结合。

“在专业选择上,我们锚定新兴产业方向,这符合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现场工程师的国家导向要求和东莞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巫云表示。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2021年,东莞理工学校与华为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就在今年4月,《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据测算,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到3500万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接下来,国家每年将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约8万人左右。

记者观察到,此次现场工程师培育计划中,学校培养目标更加聚焦,从服务大众的就业与升学并重多目标中,选择更为聚焦的就业导向,选取“三二分段”模式,实行长周期培养。按照“定岗定能力”的设计思路,学校将培养目标垂直细化到具体岗位和专业技能,并且搭建个性化岗位能力模型。

以华为生态班为例,计划每年培养30名兼具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可视化、集群搭建”的岗位核心能力,基于“以岗定教”的原则,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课、职业素养课、拓展项目和职业认证课的课程特点,将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突出专业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课程体系。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华为生态班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

紫光专班则按照集成电路封装、检测和电子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岗位的人才需求,每年培养30名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集成电路封测现场工程师人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紫光专班集成电路封测现场工程师

学校电子工程系副主任何海仁说,以现场工程师培养紫光专班为例介绍,在课程设计上会分三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一年级突出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二年级是专业核心技能学习,学生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成为真正的教学内容,并由企业工程师上课,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解决现场问题的过程,他们的专业能力将转化为企业岗位能力。

教与学

融入岗位需求、职场要求是关键

走进东莞理工实训楼AB座连接栋的一楼,宏友智能实训基地跃入眼前,实训室中三台新型的物流分拣机器人正在地上运转测试。

在这个1800多平方米宽的实训室中,有超过40多名工程师驻扎现场。2017年,广东宏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理工通过校企合作,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三者有机衔接,将智能化服务与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育人模式进行科学整合。也正是在这个实训室,理工最早一批现代学徒制课题完成,宏友智能与理工校企合作方式也成功为现场工程师1.0版打版。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东莞理工学校宏友智能校企合作基地落成仪式

“企业真实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解决现场问题。”广东宏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琴告诉记者,“每次企业上新项目,也是公司工程师给学生开课的时候。”尽管这次没有直接参与现场工程师培育计划,但是现场工程师培育核心的教与学理念,与宏友智能与理工的长期合作实践不谋而合——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发现问题,将接单、生产、测试、售后等全项目流程导入课程。

这样一来,实训室学项目操作,课堂上学理论知识,一前一后,一静一动,学校为企业提供足够大的场地支持,实现技术、设备的全链接对接,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实现长时间实践,熟练掌握技能。此外,在长达3年的深度互动中,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强化,增强对职业认同,无论对往后的升学和就业,都是正向积极的助力。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学生在宏友校企合作基地实训

“我们希望站在以往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重构培养方案,从学科模式转向工程模式、项目模式,用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开展教与学。”巫云说。

他举了一个常见的工程教学的场景,以往讲工程,都是从概念的角度去讲,讲电流电压,学生够不着也不容易吃透。如今从应用场景来转入学习,让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发现和消化,提升主动学习动力。

“如何保证培养过程符合现场工程师要求,关键在于能否真正以岗位关键需求来开发课程体系、落实实践教学、开展成效评价,即培养过程中能否真正融入岗位需求、职场要求成为关键。”巫云说,只有企业真正参与课程开发,参与实践培养,以企业要求开展学习评价,才能保证培养过程的“现场感”。

长期深耕计算机专业教学一线,学校教务处主任刘猛深知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上的鸿沟。

“企业参与度高,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将是两个班课程设置的最大亮点,为了真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猛说,“在教学中将会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导师、技术、项目的加入,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企业生产的内容,以此保障培养实施的‘现场感’。”

又比如,从接单到产品交付项目(了解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式的教学,用到什么知识就教什么知识。校企会合作重新整合知识体系,来帮助项目完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双导师制,真实和仿真环境来帮助学生深度参与。无论是校内和企业尽量做到真实,真实按照项目来进行教学。

学校与企业

在资源整合和重构上大做文章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要在内涵聚焦、建设模式以及运行模式上突出特色和优势,找到更精准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建设的特色与目标。

在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初期,理工就以课程为抓手,如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课程要素全部源自企业内训课程的整合;专业课程包括教材,许多都是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开发;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实训内涵,均大量嵌入场景应用;学校的劳动创新中心、科普基地,其项目内涵都与产业专业应用紧密结合。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企业工程师在封装车间指导学生实训

目前理工校企合作遍布全部27个专业,如信息工程系的华为鲲鹏产业学院、网易大数据产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的广汽传祺产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的半导体封装基地、医疗器械基地等。

如理工与网易合作的“网易大数据产业学院”,聚焦了产业需求的大数据标注、分析等方向人才培养,以产业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为锚点,引入产业和网易的最新技术平台及产业实训课程,并推进产业真实项目进行实战培训、师资培训等方式,和理工共同实现了产教融合在校内的深度落地。

早在2021年9月,理工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建立特色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质课程标准,开发职教特色教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 “1+X”证书、华为认证等各类培训与考试,建设华为数通、鲲鹏系列实训室、引入华为最新的培训与教学平台和相关课程。

目前,已经建成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和华为鲲鹏生态高水平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及相关的实训资源,都为接下来系统培养昇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程师创造了先决条件。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东莞理工学校信息工程系教师赴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交流学习

“我们之所以能做到校企合作全覆盖,赢得众多企业的合作,关键在于能站在企方考虑,以共赢思维开展,让企业保持积极性参与人才培养。”巫云认为,企业如何深度、全程参与,关键在于挖掘企业需求,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进行过程培养,共同开展成效评价、共同为学生成长而努力之深度融合的“五共同”。

可以说,理工展开现场工程师培育是在原有产教融合要素上的一次厚积薄发,而接下来的培育之路,学校更希望在资源整合和重构上大做文章,如重构实训体系,让场景应用、项目导向、问题解决成为实训引领。

巫云强调,对于需要企业全过程参与的现场工程师培养,亟需有针对性升级产教融合深度和广度,重构师资资源,让校企双导师制贯穿培养全过程。此外,开发新的评价体系也非常重要,引领师生按照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要求聚心聚力。“这些都是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面向未来

以小切口推动职业教育深层次进步

基础好、平台高、合作广、项目多、信任足,基本揽括一所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头部优势的理工,在面对“现场工程师”培育这个计划,无论是现在计划的设计者,还是一直同行的合作企业,都在共同思考一个问题——“现场工程师”带来的长尾效应。

毕竟一个培养计划的推行,它的推进意愿肯定不是短期,更不是针对某个点,而是着眼长远和整体。

“我希望以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推动自身职业教育往更深的改革,包括引导职业教育体系的育人理念、培养体系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的改革,真正按照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巫云说,“通过现场工程师将专业技能、管理合作和职业精神,融入到每一个学生培养过程的当中。”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今年4月,东莞理工学校联合华为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校企研讨会

事实上,无论现代学徒制,还是现场工程师培育,它们都是中国职业教育持续改革,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让职业走向深度广度的很好切入口,期望以小切口推动深层次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这次理工的两个专班,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明确了中高企三方的组织结构,以及组织当中的分工和合作。整个培育过程,按照运营架构的思路将三方的责权利进行框定和量化,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上不断创新。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华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处理智慧交通任务

比如,构建一个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制度体系,优化并创新资源配置模式,融合东莞理工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生态伙伴、紫光集团及其生态伙伴、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松山湖)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各方优质资源。设立专门的议事决策机构和教学指导机构,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运行和管理规范。

在培养过程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紫光集团将基于对人工智能产业行业的政策、市场、技术调研和发展趋势的预判,分析生态合作伙伴与行业友商的人才需求,向学校输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协助学校制定针对岗位人才培养方案。此外,还将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生源门槛标准、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内容,共同制定数据标注工程师、集成电路封测工程师联合培养的实施方案、细则和配套的保障机制。

同时,由企业代表、学校管理层及职业教育专家联手成立与学校管理体系相契合的教学运行管理机构。全面统筹培养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确保工学学分互认、书证融通以及考核评价的顺利实施。

此外,还将建立育人激励机制,校企合作筹集资金成立助学基金,分阶段评选出优秀学徒、优秀教师和优秀企业导师,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教师和企业导师深度参与项目,勤奋育人,激励学生力求上进,主动成长。

最大化重构“中高企”多方资源,创新协同育人机制。这不仅是当下要探索的实施路径,也是面向未来,面向整个职教改革,以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架构和评价等切入,瞄准新质生产力产业前沿,主动融入创新链条的职教作为。

东莞理工学校:引领产教融合向深度广度发展|聚焦现场工程师培养

学生在TEMI认证中心实训

学校副校长张涛认为,瞄准产业发展最前沿、紧缺、发展前途广的岗位,联动中高企一起来匹配和开发课程,根据岗位需求来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这将会是接下来的常态,连贯的设置课程让中高企培养彻底打通,实现1+1+1>3的效果。通过这种工学交替,实现“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

随着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深入推进,作为现场工程师1.0版本中深度参与其中的企业家也深感收获满满,他们很愿意与学校继续携手同行。

“我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人才,也为了整个产业生态链培养了人才,这更有助于行业持续发展。”李宝琴说,“不管是客户的需求还是后续保障服务,都需要相关的人才支撑。我的企业对外输出技术和输出服务,学生掌握了技术,对我们来说都是成功的、有收获的。以现场工程师专班培养人才,不断为产业注入新生力量,这是非常好的举措。”

【链接】

1.现场工程师华为生态班

通过“一案二导三元四证五方”来培养。“一案”指的是中高企联合,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一份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连贯的核心课程体系和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相关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作为现场工程师实施培养的基础;“二导”指的是校企双导师制,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企业导师负责行业或岗位实践授课,同时兼顾职业素养及项目管理普及,专业教师负责理论授课,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形式共同进行学员管理;“三元”是指培养现场工程师的三个主体,东莞理工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不同主体承担任务和角色要清晰明确,协同合作;“四证”指的是创新考核方式,聚焦项目结果为导向,采用“中职毕业证书”+“华为1+X认证”+“华为职业认证”+“高职毕业证书”作为现场工程师资格的认定考核标准;“五方”指的是整合东莞理工学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松山湖)市域产教联合体五方资源,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现场工程师培养助力。

中职3年中,学徒在前两年为打基础,其中第一年是学科基础、第二年是专业基础、第三年为实习实践,依托东莞理工学校华为鲲鹏生态高水平实训基地、鲲鹏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企业级导师带领下进行实习实践。高职阶段第一年为专业课扩展,第二年为企业实习。

2.现场工程师紫光专班

将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三二分段”班为主体建班,分三个阶段进行培养:

第一阶段(中职一年级):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依据现场工程师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学徒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理论、集成电路装配工艺和仪器仪表使用等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中职二、三年级):专业核心技能学习。学徒主要在校内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掌握集成电路装配工艺、检测、电子设备操作、维护检修技能,并参加企业岗位实践,将在校所学专业技能转化为企业岗位能力。

第三阶段(高职):综合能力提升。依据现场工程师的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抓手,学徒通过深度参与项目实施,将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提升解决企业生产现场问题的综合能力。

【统筹】王慧

【采写】南方+记者 王慧 黄婷

【海报】袁永平

东莞理工学校供图

【作者】 王慧;黄婷;袁永平

教育莞家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