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抖树网络
Time:

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魏尚(无敌将军李牧如何在死后百年救了魏尚——大圣评将《史记》名将榜)

2024.04.19 来源: 浏览:

按大圣的六字评将法,李牧占“义、知、能、功、奇”五字,是五星将军

大圣评将的六星标准:义、知、能、功、奇、慧

李牧

义★

知★

能★

功★

奇★

李牧是秦灭六国之前抗秦力量最后的旗帜与希望。如果,李牧可以依托尚存的赵国,充分利用赵国的资源,与秦军形成相持的局面,那么,全天下抗秦力量的信心会暴涨起来。各种抗秦力量会汇聚过来。秦国已经灭掉的那些国家会死灰复燃。在秦二世时期才出现的天下大乱人人抗秦的局面会提前出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与六国争战中一直几乎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秦军,与李牧所率赵军对阵时,被李牧打到一筹莫展,毫无胜机。最后只能靠战争之外的手段,靠间谍、内奸,以阴谋手段害死李牧,秦军才又打出了一个个胜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悼襄王八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斩杀赵军十万人。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魏两国的入侵。赵王迁七年,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和司马尚御敌。秦国用大笔金钱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做反间的工作,进谗言说李牧、司马尚图谋反叛。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抗旨,赵王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就捉住了他,并把他杀了,还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后,王翦乘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将军颜聚,最后灭掉了赵国。

李牧成名于对匈奴的战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在代地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的入侵。他经常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官吏,把防地内城市的租税收入幕府,作为军费开支。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立规章:“发现匈奴兵来袭击,要立刻退回营区自保;有胆敢去捕掳敌人的,处以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坚守,从不出来迎战。像这样过了几年,人马物资都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怪李牧,李牧依然不改。赵王生气地召他回来,另派他人接替李牧。此后一年多,匈奴每次来犯,赵军就出来交战。但是每次都没取胜,损失伤亡却很多,边境地区又不能按时种植、畜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原职。李牧闭门不出,推说自己有病。赵国一再恳请他复出,李牧说:“大王一定要戍守边防,就得答应我仍采取从前的做法,我才敢从命。”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牧再回到军中,法令一如从前。在几年当中,匈奴都是一无所获,但是他们仍然相信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都受犒赏而无用武之地,都希望有作战的机会。李牧就精心选择了一千三百辆兵车,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让匈奴活捉去。单于听到这个消息,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用左右包抄的方法反击匈奴军,大败匈奴,杀掉十几万匈奴骑兵。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并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了。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攻克了武遂和方城。

就是说,抗秦、攻燕的战绩不用说 ,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从战国时期到秦汉王朝,算上大名鼎鼎的卫青、霍去病在内,也没有一个将军的战绩超过李牧。

这样出类拔萃,有扭转乾坤之力的大将,最后却死的无比悲凉。《战国策·秦策五》载:韩仓果然向赵王大进李牧的谗言,赵王使人取代李牧统帅之位,令其速返邯郸。然后派韩仓百般诬陷指责李牧。李牧朝北向赵王遥叩感谢往昔知遇之恩,抽出宝剑以嘴含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这个记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略有不同。我认为可信度更高。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百年后,汉文帝有一次听冯唐讲到李牧的事迹,非常兴奋,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文帝大怒,拂袖而去。

后来匈奴再次来犯,汉文帝为此忧虑,就问冯唐,你为什么说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扶着车轮说:国门以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涉。君王交给他重任,而只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所以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打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

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人。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五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觉得法律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剥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听后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做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为什么李牧死后百年还能救了魏尚?率领大军的李牧为什么凭一个使臣的几句话就乖乖自尽?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冯唐所说的其实是一种管理将领的思路。因为正遇汉文帝这样的宽仁之君,所以他的意见马上被认可。但是冯唐所说的管理思路就是最好的吗?唐代的节度使,不都有这样的权力空间吗?管细管严,好将军的才能难以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但是管理尺度宽泛,遇到德才兼备者就会出现乐毅李牧廉颇这样的名将,遇到德行不堪者,就会出现安禄山史思明。所以宽与严,真要因具体人具体时间点具体事而定。单向的宽与单向的严,都可能有难测的后果。

让将军既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又不至于拥兵自重祸乱天下的最有效管理方式是靠文化。李牧悲凉自尽是因为有忠君爱国的信念约束着他。这个文化一旦崩塌,没有信念的将军肆意妄为,天下则无宁日。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之前,天下就曾陷入这样的乱局。大将只要一掌兵,必然掉头就反。一个接一个,走马灯一般。到了宋朝后期,金牌一到,统领着岳家军的岳飞父子乖乖束手就擒。说明宋王朝在约束将领方面非常成功。但相应的代价是面对外敌入侵时始终狼狈不堪,受尽羞辱。

Tag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