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中美博弈,美国最大的弱点是啥?一个台湾人一语道破了真相)
中美两个大国的世纪博弈,是当今世界格局当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犹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这股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和人类前途命运的伟大力量崛起,绝不是美国所能撼动的。
但同时,美国作为一个横行霸道了数十年的守成霸权国家,其衰落的大趋势不可避免,但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可以说,中美两大国在大国博弈当中,各有优势。然而,作为一只腐朽挣扎的“纸老虎”,美国的弱点是十分明显的。对此,一个台湾人说出了真相。
一、张忠谋一语道破了,美国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困境
作为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与美国渊源甚深,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当代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
1949年,年仅18岁的张忠谋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张忠谋又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拿到了硕士、博士学位。
本硕博都在美国最顶尖名校就读,让张忠谋接触到了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毕业之后,张忠谋先是进入了波士顿附近的一家名为Sylva-nia电气公司半导体部门担任工程师。当时的半导体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里,张忠谋结识了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并与其一起进入了德州仪器公司工作。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到1972年时张忠谋就成为了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
当时,张忠谋就敏锐洞察到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巨大先机。于是在1985年,张忠谋离开美国回到中国台湾担任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在他的领导下,台积电才逐渐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张忠谋完整见证了全球尤其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该行业的发展规律,自然有着较常人更为深刻的看法见解。
在中美世纪博弈当中,“科技战”是美国的重要策略。科技战的核心之一,就是“芯片战”。作为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的核心部件,高端芯片的重要性无须赘述。
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小院高墙”战略,组建起了“芯片联盟”,妄图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卡脖子”。
但对于美国的这种做法,张忠谋不以为然,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弱点。
2022年2月,为了实现所谓的“制造业回流”,重振美国的半导体产业,美国众议院炮制出了一个“美国芯片法案”,宣布将拨款520亿美元,用于扶持美国本土企业的半导体生产,然后再拨款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美国的半导体供应链。
在张忠谋看来,这将近1000亿美元的资金看似规模庞大,但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指望这些钱把美国半导体行业搞起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4月22日,张忠谋在布鲁金斯学会的访谈中,直言不讳地说道,“美国试图提高国内芯片产量是徒劳无功的浪费之举。美国芯片制造的成本,要比台湾高出50%。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缺乏芯片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人才”。
2022年8月3日,张忠谋也谈到,“如果美国认为单纯花钱就能进入全球最复杂的芯片市场,那就太天真了。因为,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发展极其复杂,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人才”。
2023年11月,张忠谋在纽约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美国无法重新建立起,像台积电那样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国的那些‘芯片法案’都是在浪费资源,而且也无法解决半导体供应链问题,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高端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美国对华“科技战”的最大弱点
作为现代高科技的结晶,芯片产业的研制和制造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但如今美国最大的短板,就是高端产业人才匮乏,许多重要的研发项目无法及时推进,芯片的研发长期停滞不前。
正如Silicon Labs 公司总裁Matt Johnson所言,“半导体工人是芯片行业乃至整个美国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驱动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研发能力的滞后导致美国正在逐步丧失在全球芯片市场,甚至是整个高端制造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美国半导体产业人才到底有多匮乏?几组调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2023年3月30日,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BLS)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初美国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数达到了39.4万,比2001年(71.4万)减少了近45%。
《纽约时报》对此报道称,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2023年7月6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又合作发布了一组数据。他们认为,美国高端产业工人短缺问题,比预想的更严重。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预计到2030年,半导体行业将会有67000名产业工人缺口,与之相关产业的缺口更是会高达140万名。
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德勤公司也在其研究报告中说,未来几年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将面临70000到90000名工人的短缺,到2030年,美国将至少面临30万名工程师和9万名熟练技术工人短缺。
2023年,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宣布在纽约州雪城郊区投资1000亿美元打造半导体园区。然而,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技术工人短缺。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工厂将会在2045年建成,需要雇佣9000名工人,招募这么多工人,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本土人才不足,从外部招募一些如何?然而,如今的美国日益保守封闭,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阻力巨大。
一些国际半导体产业巨头在进入美国投资的同时,美国本土劳动力与国外技术工人之间,就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那些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势力,就会不遗余力地排挤国外技术工人。比如台积电原本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设芯片工厂,但由于技术工人不足,不得不将建设计划推迟。
台积电公司声称,美国本土的半导体产业工人,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技术水平堪忧,不符合优质芯片的技术要求。
因此,台积电希望能从中国台湾派遣一批熟练工人到美国,然而,美国现行的严苛的移民和劳动法律,硬生生地将这些美国急需的优秀半导体产业工人拒之门外。
而且,美国畸形的工会系统,还投诉台积电的引进人才行为,涉嫌“歧视美国工人”。所谓“作茧自缚”,莫过于此。
三、相比于美国,中国在半导体人才领域优势显著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公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就占到了15%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20%。
中国人口众多,有着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无论是高端技术人才,还是熟练产业工人,都在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赶超了美国,为我国赢得大国博弈“科技战”奠定了人才基础。
我国科技部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科研人员从数量上看,已经从2012年的325万,增长到了2022年的600万,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而且,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持续攀升。如今的科研人员当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到了9.36%,硕士占31.74,本科毕业生占45.3%,拥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占31.7%。
再从创新能力方面看,中国的创新指数的世界排名,也从201年的34位上升到了2022年的第11位,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现阶段,我国半导体行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大约为54万人。其中,IC设计人员约为20万,IC职业人员约为18万人,封装测试人员约为16万人。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到2030年半导体产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76.6万。为了有效弥补半导体人才的不足,我国坚持在加强自主培养的同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气魄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建设。
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明确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置为一级学科,着重加强硕士、博士高端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相继设立了集成电路学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而且,我国近年来已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半导体人才归国热潮,短短三年内回国科技人才数量就达到了4000余人。
随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引才力度的不断加大,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国效力。
-
蛰居族(专家分析:日本蛰居族崛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15.12.16 -
小铃铛(俄罗斯民歌《小铃铛》,海因切演唱)
2015.12.16 -
他来自美国(来自美国“东北”的他为“尔滨”点赞)
2015.12.16 -
文学三杰(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2015.12.16